三聯集團:是出版文化巨擘,還是…?
- 探索「三聯集團」的多元面貌
- 歷史淵源:從三家書店到文化品牌
- 香港三聯書店:立足本土,傳播新知
- 北京與上海的三聯書店:各自精彩
- 不止於書:聯合出版集團的多元業務
- 近期關注:不同「三聯」的動態
- 「三聯集團」的現在與未來
「三聯集團」,這個名稱聽起來有些模糊,可能會讓人聯想到不同的企業體。實際上,談論「三聯集團」時,我們往往是在討論兩個截然不同的實體:一個是在華語世界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出版巨擘「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」及其相關聯的聯合出版集團,另一個則是近期在台灣捲入非法吸金風波的「三聯集團」(南頻電信)。我的經驗是,當聽到「三聯集團」時,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通常是那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文化品牌,它伴隨了幾代華人的成長,但在了解近期新聞後,也意識到同名不同命運的狀況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這兩個「三聯集團」的歷史、業務及其各自引人關注的面向。
「生活書店」、「讀書出版社」、「新知書店」,這三個響亮的名字,在二十世紀三、四十年代的中國出版界可謂是如雷貫耳。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出版方向,並且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,對社會文化思潮產生了重要的影響。想像一下,在那個資訊相對匱乏的時代,這些書店是如何透過一本本書籍,點燃無數讀者的求知慾望?我個人的閱讀經驗告訴我,一個好的出版社,其意義遠不止於印刷和發行,它更是一個時代思想的記錄者和傳播者。
1948年,這三家具有共同理想的出版機構在香港攜手合作,正式合併組成了「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」 。香港因此成為了三聯書店最初的誕生地。這個重要的合併,不僅是出版界的盛事,更是文化力量的匯聚。早期的三聯書店主要業務是發行中國內地出版的圖書 。可以說,它是當時連接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三聯書店的發展軌跡出現了分流。1949年,三聯書店的大部分人員遷往北京,成立了「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」,這被視為北京三聯書店的正溯 。而留在香港的分支,則繼續以「生活書店·讀書出版社·新知書店香港聯合發行所」的名義運營,後來正式註冊成為「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」 。1988年,香港的三聯書店與中華書局、商務印書館等機構共同組建了聯合出版(集團)有限公司,成為香港最大的綜合性出版集團之一 。在上海,三聯書店的歷史也頗為曲折,其前身是三聯書店上海分店,於1986年恢復獨立建制,成為上海三聯書店 .
所以,當我們提到「三聯書店」時,其實可能指的是分處北京、香港和上海的三家獨立機構,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,但都傳承著「生活·讀書·新知」的文化基因 .
香港三聯書店:立足本土,傳播新知
香港三聯書店作為聯合出版集團的重要成員,在香港的文化景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它不僅是一家書店,更是一個文化空間。我相信許多香港讀者對三聯書店都有著特殊的情感,這裡不僅能找到豐富的圖書,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講座和展覽,為讀者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台 .
香港三聯書店的出版方向多元,涵蓋人文學術、港澳題材、時尚生活和漢語學習等領域 。他們出版的書籍以嚴謹的編輯風格和獨特的設計品味著稱,吸引了眾多優秀的作者和忠實的讀者 。例如,他們出版過關於澳門歷史、藥用植物以及香港本土文化等題材的書籍,這體現了其立足本土、關照世界的出版理念 .
在數位化浪潮下,香港三聯書店也在積極探索線上業務和電子出版,以適應時代的變革 。他們推出了網上購書平台,方便讀者隨時隨地獲取圖書,並透過舉辦線上線下結合的文化活動,拉近與讀者的距離。我認為這種轉型是必要的,也是對其「傳播新知」使命的一種延續,畢竟知識的載體可以變化,但傳播知識的核心價值不變。

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.
北京與上海的三聯書店:各自精彩
與香港三聯書店有所不同,北京三聯書店(全稱: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)作為三聯書店的正溯,在中國內地享有極高的聲譽,被譽為「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」 . 它以出版人文科學、經濟、文史類圖書為主,並出版發行《讀書》雜誌,這本雜誌在中國思想文化界影響深遠 .
上海三聯書店雖然恢復建制較晚,但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。京、滬、港三家三聯書店在2010年成立了高層年會,作為三方合作的平台,並在2012年合資成立了公司,共同開拓國際業務 . 這表明儘管各自獨立,但三聯書店的品牌影響力和文化傳承仍然將它們緊密聯繫在一起。
我曾經在北京的三聯韜奮圖書中心度過一個下午,那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我印象深刻。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書店,那裡更像是一個思想的殿堂,讀者們或駐足閱讀,或低聲交流,每個人都在書海中尋找自己的寶藏。這種體驗是線上購書無法替代的。
不止於書:聯合出版集團的多元業務
聯合出版集團作為香港三聯書店的母公司,其業務範圍遠不止於圖書出版和零售 。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產業集團,業務涵蓋出版、發行、零售和印刷等。旗下擁有眾多知名出版機構,除了三聯書店,還有中華書局、商務印書館等 .
集團的業務不僅限於香港,其子公司和附屬機構遍布中國內地、澳門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法國、澳洲等地,這顯示了聯合出版集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。集團也在積極發展新媒體業務和電子出版,以應對數位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.
從聯合出版集團的多元業務中可以看出,現代出版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賣書。它需要結合各種媒體形式,拓展產業鏈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,他曾經在傳統出版社工作,後來轉型到了數位出版領域,他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時代。
近期關注:不同「三聯」的動態
然而,提到「三聯集團」,近期在台灣卻有另一則截然不同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。一家名為「三聯集團」(南頻電信)的公司,其負責人因涉嫌非法吸金超過22億元而遭到起訴,並且近期傳出失聯的消息 . 據報導,這家公司以投資電信APP為名,誇大宣稱高額年報酬率,吸引了大量投資者 .
這起事件與我們前面談論的文化出版機構「三聯書店」及其相關聯的聯合出版集團毫無關聯。這也提醒我們,在查詢或討論「三聯集團」時,需要注意區分不同的實體,避免混淆。特別是在涉及金融或投資領域時,更需要謹慎查證,以免遭受損失。我認為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提醒,名字相同不代表性質相同,背景調查和資訊核實至關重要。
除了這起吸金案,台灣似乎還有一個「三聯科技集團」,這家公司成立於1967年,主要從事感測監控技術相關業務,並且在環境方面有過裁罰記錄 . 這再次印證了「三聯」這個名稱被不同企業使用的情況。

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.
「三聯集團」的現在與未來
綜觀「三聯集團」這個名稱所指向的不同實體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其中一個是深耕文化出版領域多年的重要品牌,而另一些則是業務性質完全不同的公司,甚至是涉及法律問題的企業。對於文化出版領域的「三聯書店」及其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而言,它們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,如何在數位時代繼續傳承和發揚文化,拓展新的業務模式,是它們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聯合出版集團的董事長曾表示,集團將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、香港故事,傳播中華文化,並立志成為「主業突出、品牌優秀、業態先進、產業鏈完整、核心競爭力強勁的出版傳媒領軍企業」 。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,也體現了他們在文化傳播領域的雄心。
至於涉及非法吸金的「三聯集團」(南頻電信),其未來則充滿了不確定性,相關法律程序仍在進行中 。而「三聯科技集團」則繼續在科技領域發展其業務 .
總而言之,當我們聽到「三聯集團」這個名稱時,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所指的是哪個實體。作為讀者,我們更熟悉和關心的,或許是那個為我們帶來無數知識和文化滋養的三聯書店。而對於其他同名公司,則需要保持警惕,特別是涉及金融投資時。
在未來,我期待看到文化出版領域的「三聯」能夠在變革中不斷創新,繼續為讀者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。同時,也希望相關機構能夠加強監管,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相似的名稱進行欺詐活動,保護公眾的權益。
在探索「三聯集團」這個議題時,我深刻體會到名稱的相似性可能帶來的混淆。這篇文章試圖釐清不同實體之間的區別,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「三聯集團」的多元面貌。作為一個對出版業和文化傳播有著個人興趣的人,我會持續關注香港三聯書店以及聯合出版集團的發展動態,期待他們在未來能帶來更多精彩的文化產品和活動。畢竟,閱讀和知識的傳播,對於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。